知“情”理“绪”,开启积极人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研究
周丽臻1 徐春梅1 黄晓昆2
1.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哈尔滨市奋斗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还要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因此,学生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决定其未来事业发展的道路是否顺利、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的关键问题。在国家发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背景下,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量表测评、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与时代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现状入手,对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调整,进行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研究,目的是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深度和学生的认可度,探寻一条“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的新路径,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挖掘心理潜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33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是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呈现出思想灵活前卫、实用主义倾向、人际交往敏感、易紧张焦虑、现实感较弱等心理特征,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睡眠问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这就迫切需要对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进行研究,同时探寻一条“育心”与“育德”相结合的新路径,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挖掘心理潜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授课方面,总结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含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和交往、自我认识和成长、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学习心理和恋爱心理。从2018年开始,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19年开始,每年新增论文数量在50篇以上。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备受关注。但研究者大多局限于理论概念的插入、人物事例的列举,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式教学与思政内容融合的研究却很少,也不够全面和深入,尚属较新的领域。
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以纯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式单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有限。各高校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大多为16学时,教学时间有限,许多理论和实践技巧无法讲解,无法满足疫情后时代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线上教学的单一形式影响了教师的评估和学生的体验,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目前,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借鉴[2]。
1.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多数国家在大学阶段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因为在小学、中学阶段已经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大学阶段设置选修课程,同时通过开设心理咨询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伦敦大学学院调查发现,英国17岁以上的青少年患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墨尔本大学运用社会和情绪学习项目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况;多伦多大学继续支持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形成了早期的干预预案。由此可见,国外院校和学者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的方案,对心理健康课程思政的探讨很少。
2 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内涵
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养,并且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我们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融合教育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我国的课程思政理念着眼于当下人才培养要求,牢牢把握“育心与育德相结合”,落实“心理育人”“育全人”“全员育人”的方向,保证课程融“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为一体,培养热情、乐观、积极向上的职场人[3]。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整体设计思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院高职各专业学生开设,是落实“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心理育人”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旨在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序渗透,实现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心理素养和政治素养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全程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在“探索未知、开发潜能”的同时,通过对学生认知情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心理基石,从而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课程针对高职学生在健康、适应、交友、恋爱、成长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将抽象的心理理论和生动活泼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验、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生活,提高心理潜能。把“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通,切实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4 思政元素挖掘与思政素材选取
思想模块与元素如图1所示。
图1 思政元素素材
5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
5.1 案例名称及教学目标
案例名称:知“情”理“绪”,开启积极人生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看到情绪的盲目发泄带来的消极社会效应。通过亲手绘制“情绪彩虹”,看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情绪对我们的意义,并在体验中找到适合自身的情绪调节方法。
能力目标:知行合一,学生在体验中掌握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有效应对高职期间常见的情绪困扰的能力。
价值引领目标:用正知正念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和鲜明的社会实例,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只有及时调整认知,积极面对消极情绪,才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和谐,践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寻适合自己的管理情绪的方法,做一个积极向上、情绪健康的学生。
5.2 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一,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设计。详情见表1。
表1 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设计 |
课前阶段 |
环节 | 具体内容 |
导言 | 本节课主要讲授情绪的意义、分类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 |
前测任务发布:高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师在钉钉上布置任务 |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取答案 |
学习诊断 | 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会思考自身存在的情绪问题有哪些,进而教师在讲解时就会有针对性 |
课中阶段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3分钟) | 课程导入 | 播放视频:《女主播事件》《踢猫效应》 | 思考:观看视频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通过视频融入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思政元素 |
环节二(5分钟) | 任务一情绪的含义 |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情绪?动画视频:《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作答 | 学生了解什么是情绪 |
环节三(5分钟) | 任务一情绪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 | 播放课件 | 学生结合课件看教材 | 学生了解情绪的种类 |
环节四(9分钟) | 任务一情绪对我们的意义 | 实验:《猴子电击实验》 | 思考:你认为情绪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 了解情绪的重要意义 |
环节五(10分钟) | 任务二识别情绪(眼神、肢体、表情) | 提问:怎么识别一个人的情绪? | 学生思考并作答 | 掌握识别情绪的线索 |
环节六(9分钟) | 任务二表达情绪(说出来,写出来) | 提问:你会如何表达你的情绪? | 学生讨论,派代表作答 | 掌握表达能力的方式,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
环节七(10分钟) | 任务三觉察自己的情绪,画出来。活动:《情绪彩虹》 | 用情绪日记卡片记录一周的情绪 | 学生用彩笔绘制 | 学会如何觉察情绪。同时回应课前阶段的任务布置,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问题有哪些 |
环节八(11分钟) | 任务三情绪管理方法——调整认知视频:《狐狸与葡萄》 | 教师播放视频《狐狸与葡萄》 | 学生思考:1.三只狐狸的想法2.哪只狐狸的想法最有利于情绪健康? | 通过视频引出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之一调整认知,解决教学难点问题 |
环节九(3分钟) | 任务三情绪管理方法——调整认知 | 引入王安石的诗句。风吹屋檐瓦瓦坠破我头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 | 学生观看课件并体会诗词智慧 | 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智慧:调整认知,身心合一 |
环节十(13分钟) | 任务三情绪管理的方法二——行为训练疗愈《蝴蝶拍》情绪管理的方法三——芳香疗愈 | 1.播放动画视频《蝴蝶拍》教师讲授动作并带领学生体验2.介绍另一种情绪管理方法芳香疗愈。介绍植物精油的功效。 | 1.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动作并练习《蝴蝶拍》2.体验芳香疗愈 | 掌握《蝴蝶拍》的基本要领,学会情绪管理重要的部分——疗愈。 |
环节十一(1分钟) | 思考题 | 在生活中,与同学(同事)发生不愉快的事件,如何处理及调节? | 学生记录 | 温故知新,呼应课前阶段的任务 |
环节十二(1分钟) | 课后寄语 |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 | 学生感悟 | 帮助学生意识到做一个情绪健康的人重要性,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希冀 |
课后阶段 |
总结 | 通过案例、视频、体验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情绪并掌握情绪管理方法 |
后测:布置作业《情绪调适成功案例分享》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作业内容:1.分享一个自己成功处理情绪问题的案例;2.教师在钉钉群中的家校本查看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 学生在家校本中提交作业
|
第二,教学方法。课程通过播放两个小视频导入课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后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利用心理学实验(猴子实验),与学生互动,分析实验案例,直观地看到消极情绪的影响。课堂加入“情绪彩虹”卡片绘制以及“放松训练——蝴蝶拍”的体验式教学法,以学生自我体验与发展为中心,提高知识的实践价值。
第三,课程思政内容及融入方式。心理健康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很多,不能生搬硬套,融入方式要巧妙,要真正做到“润物无声”。详情见表2。
5.3 教学效果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一,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能力目标有效达成。通过多种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表现为通过对比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全体学生在2021年度和 2022 年度的心理普查结果,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由18.7%下降到13.6%,如图2所示。
图2 心理普查结果
表2 课程思政内容及融入方式 |
序号 | 思政元素 | 融入内容 | 方式 |
1 | 要用法制和文明的行为捍卫祖国的利益。不信谣不传谣 | 视频《女主播直播砸乐天》 | 观看视频小组思考并讨论 |
2 | 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积极情绪也应该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 《踢猫效应》 |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
3 | 用正知正念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调整认知 | 引用王安石的诗句“风吹屋檐瓦,瓦坠破我头,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 | 解释诗句的故事和意思,揭示接受现实,放平心态,调整认知,轻松应对情绪问题的道理 |
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 | 《放松训练——蝴蝶拍》 | 教师带领学生体验“蝴蝶拍”,体验身心和谐的感受 |
第二,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素养目标有效达成。通过问卷星调查、学生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数据比较,发现学生整体在学习态度、适应能力、情绪调适和吃苦精神方面得分有显著提高,如图3所示。
图3 平台中的情绪因子变化
第三,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蝴蝶拍带给自己的舒缓与放松,辅以音乐和精油的配合,给学生新鲜体验,提升学生课程积极性和参与度,课程教学效果好。招募“情绪管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小组中进行体验式活动,如沙盘,手指操训练等,深受学生喜爱。
5.4 教学创新
5.4.1 课程前中后一线贯穿思政元素
本课程展现了课前准备与要求,课程讲解与课程结束三者前中后一线贯穿思政元素。通过课前公众号思政故事的发布,上课前对学生出勤、纪律方面的要求,如不迟到、不早退,管理手机、全神投入,融入使学生自律、认真等思政元素;通过课程结束时的课后寄语以及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要求,能够更好地融入爱自己、准时等思政元素。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践作业。当把课前要求、课程讲解与课程结束的每个环节都融入思政元素,于学生而言,课程思政的元素无处不在,才会更好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4.2 实现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合
在讲授“消极情绪的危害”时,学生通过对两个小视频的讨论,知道了要用法制和文明的行为捍卫祖国的利益,不信谣不传谣,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在讲授情绪ABC理论时,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诠释诗词释义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接受现实,放平心态,调整认知,轻松应对”的做事的基本道理。
例如,在上课前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中融入思政元素,见表3。
表3 课前思政元素融入 |
知识点 | 思政元素 | 案例名称 |
课前要求1.管理手机——“自律”2.全神投入——“认真”3.随时参与——“收获” | 自律性、认真的故事态度、学习的获得感 | “手机依赖综合征”“没什么比认真二字更可怕”“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参与中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快乐的一刻是收获是会心的微笑” |
在情绪管理运用心理学的行为治疗方法——蝴蝶拍时,让学生体验“身心合一”的和谐意境,自然引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将思政元素巧妙的融合于课程内容之中。
5.4.3 设计了紧贴学生的课程内容模块
利用两大平台优势,设计了紧贴学生生活的课程内容模块,充分利用“中国大学生在线测评系统”,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和专项结果评估(本案例为情绪专项)为课程内容模块设置提供有力依据。此外,龙旅职院—心灵驿站的公众号平台还有很多的软文和心理减压和心理活动也可为学生情绪管理所用。
5.4.4 营造了理论与体验结合、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新模式
在理论授课中加入放松训练、角色扮演、情境体验、心理测试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掌握新知识,真正达到理论与体验的结合。
心理健康课程本身与思政元素就息息相关,心理理念的“学生最大福祉”也与课程思政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不谋而合。因此,课程结构中思政元素始终贯穿,学生在视频讨论、活动体验中,既掌握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提升了心理自助的能力,同时也在“润物细无声”中,领悟了人生道理。
参考文献
[1]边亮,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践行向度[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12.
[2]李志祥,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9(36):45.
[3]马丽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24):11.
作者简介:周丽臻(1982—),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徐春梅(1987—),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黄晓昆(1983—),女,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黑龙江省高职教育体验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JB14223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