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学视角 | 多发性硬化早发现、早治疗更好
原创 石音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的传导与支配,虽然如此,神经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并不高。事实上,神经也会“生病”,多发性硬化就是一种神经疾病。了解它的人听到这个名字就如临大敌,在神经科学科普公益大讲堂——神经免疫多发性硬化专场上,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免疫与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华表示,这虽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罕见病,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发现早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控制。
01
神经的“保护层”坏了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从发现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关于这一疾病的研究还相对“年轻”。1993年,第一款治疗多发性硬化的DMT药物才由FDA批准上市,为这一疫病的治疗带来了实质性突破,直到现在,医学家们还在努力为患者研究与开发更好的诊断治疗方法。
“多发性硬化是脱髓鞘病的一种。什么是髓鞘呢?如果把神经比作电线,髓鞘就是这根电线外面的保护膜,人体各个系统都是通过神经传导与大脑联系的,如果它的保护膜被破坏了,神经细胞和纤维也会受到影响,神经传导的功能无法正常进行,人体各部位与中枢系统大脑和脊髓的联系就会出现问题。” 张华说。
不同部位的神经出现问题将影响到病人不同部位的身体机能,比如有的病人会无法正常行走,有的病人会出现大小便无法自主控制等问题,还有可能影响到视觉系统、肢体感觉系统等,重耳影响各个部位的正常活动和功能。
张华说:“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是复杂的,根据目前研究,发病相关基因位点超过100个,但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疾病,发病外因是感染等(可能包括病毒),发病需要满足外因和自身有易感基因这两个条件。同样环境下,只有小部分易感者会得病。”
02
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欧美国家是这一疾病的相对高发区,亚洲发病率较低,为1—20/10万,好发于年龄段在22—23岁之间的年轻女性。根据伦敦1000例首发症状病例研究显示,有43%的病人表现为脊髓性感觉障碍,17%的人是球后视神经炎,比如视物模糊、眼球活动时疼痛,且视神经炎发展成多发性硬化的几率约为50—85%。
张华解释说,多发性硬化的症状非常复杂、多种多样,步态不稳、运动迟缓、平衡失调、面部感觉障碍等都可能成为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可以是一个肢体的不适,也可以是局部不适,例如一根手指、一根脚趾。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非典型症状,例如呼吸障碍等。
“疼痛也是一个常见的表现,如果一个年轻人诊断出三叉神经痛一定要想到是否有患病的可能性。不过,一定要听从医生的诊断。不论是哪种症状,病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病人出现症状之前,身体中就已经出现病灶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作,如果不及早进行干预,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使治疗更加困难。所以,对待这种疾病,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03
配合医生检查至关重要
通过对多发性硬化症状的了解,可见,身体的各种不适都是一种求救信号。所以,当你因为身体表现出的“小毛病”而就医,医生却让你做了类似核磁共振、CT这样的大检查时,千万别觉得没有必要。
“医生针对多发性硬化的检查有MRI、腰穿脑脊液、电生理等,为除外其他疾病还可能做全身PET、肿瘤标记物等,相关检查有时候需要反复检查才能得出最终结果。早期完善相关检查,可以尽早看到亚临床病变,例如大脑中特征性的椭圆形病灶等,可以帮助大夫尽早诊断,对病人帮助会非常大,如果到了后期,治疗就会很困难。”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控制多发性硬化非常重要,早期治疗会延缓病症发展,进而推迟病人需要拄拐杖、坐轮椅甚至卧床的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张华说,多发性硬化虽然是不可逆的疾病,但早得到控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正常生活时间,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只要积极面对它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就能达到控制好病情的目的。
主要参考来源: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