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关注学术成果 | 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近年来,在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新辅助治疗受到广泛的关注。既往胰腺癌治疗的理念一直是外科优先,即“surgery first”,病人一直在外科范畴内进行治疗。目前我们正处于系统治疗的时代,在MDT(多学科综合治疗)诊治模式的指导之下,病人该不该做手术,什么时机做手术,特别应该尊重内科专家的意见。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胰腺癌的治疗由“surgery first”逐渐向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转变。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辅助治疗呢?新辅助治疗指的是化疗前移,把术后做的事情放到术前,经MDT讨论,在术前给具有指征的病人应用化疗及放疗,然后评估治疗效果,随后再选择手术或继续化放疗。运用新辅助治疗之后,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部分胰腺癌病人的根治水平、降低局部复发率,进而改善预后。
为什么要进行新辅助治疗呢?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就诊时往往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20-30%。即使是具有手术指征的早期患者,术后也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率。肿瘤是全身性疾病,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治疗提高局部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其次,新辅助治疗期间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期,来观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筛选更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目前新辅助治疗在胰腺外科领域非常受关注,不仅仅是针对交界可切除胰腺癌,对具有复发风险的可切除的胰腺癌,也特别提倡尝试新辅助治疗,然后再选择手术切除。
为什么胰腺癌愈合较差,术后复发率也很高呢?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在所有消化道肿瘤中预后最差,即使是对于可以根治切除的的患者而言,仍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胰腺癌恶性度极高的临床表现是由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决定的。所以针对高复发风险的病人,尤其是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病人,先行新辅助治疗,再选择手术切除,有望降低病人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新辅助治疗依然面临很多争议,主要问题还在于目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胰腺癌原发及获得性耐药的比率较高,因此特别需要研发化疗敏感性更高的化疗及靶向药物,以改善治疗效果。
该如何选择治疗策略,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新辅助治疗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呢?入选2020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的杨尹默教授,对相关问题作出了精彩的回答,一起来看看吧!
1.近年来,新辅助治疗是胰腺癌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老师可以谈谈什么是新辅助治疗?胰腺癌术前采用新辅助治疗是否存在必要性?
2.随着胰腺外科技术的发展,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手术预后生存质量方面有哪些改善?
3.在胰腺癌治疗方面,您曾提到理念先行引领治疗策略转型,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杨尹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师学会
普通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北京大学肝癌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0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系列报告会肿瘤学领域专场走进首都医科大学,旨在加强高关注度学术成果的深入交流,发挥北京科技交流主平台作用,复工达产,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为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科协频道”微博对报告会进行了全程直播,
共有24.5万人次观看并积极讨论。
识别下方二维码可以观看活动回放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