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双奥之城

双奥之城 ©北京冬奥组委 刘兴华
冬奥倒计时
北京冬奥会开幕正在倒计时。"双奥之城"的北京也正在紧张有序的准备着,努力为世界奉献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当前诸多的冬奥场馆以及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中国建造"令世人瞩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飞舞飘扬起了"冰丝带" 、"水立方"水冰转换再度变为"冰立方"、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水晶鞋" 、五棵松体育中心"冰球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等高颜值场馆相继亮相,再一次体现 "中国速度"和"中国建造",让中华文化力量,大国的建造工匠精神又一次惊艳了世界。
可持续的冬奥
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讲述的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故事,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讲述的则是普及全民冬季运动、振奋民族精神、展示中国形象、与世界同频共振的故事。北京冬奥会将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的丰厚遗产,在场馆的规划建设中,中国聚集了全球顶尖的技术专家和人才团队,他们始终坚守着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理念,秉承"绿色办奥"理念来追寻体育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向世界输出新时代的中国体育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冬奥。
冬奥系列城市探访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成立于1959年,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建。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关注北京的建设,积极组织学会讨论、交流、研究和考察;普及建设科技知识,推广先进技术。
冬奥会的标志性建筑的智慧化场馆、集约化建设、共享化利用等诸多先进理念,为我们树立起了新的体育场馆建设标杆。诸多具有创新引领性的发展理念和科技成果,对未来的行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北京冬奥场馆的建设代表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向,也是绿色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共有13个场馆,其中11个为2008年夏奥会的奥运遗产(9个场馆遗产,2个土地遗产);冰上场馆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各个设计方案中充分利用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家速滑馆因其独特的设计被称为"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在冬奥会期间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实现水与冰的转换称之为"冰立方";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上场馆赛道以独特的建筑形态,宛如一条"飞龙"飞腾于山脊之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跳台剖面的S型曲线融入中国传统吉祥物件 "如意" 的造型中,故又名"雪如意"。
而改建场馆"滑雪大跳台场馆"其造型设计不仅吸收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的"飞天飘带"的意象,更融入了高科技和中国文化元素,让"可持续发展"的冬奥理念巧妙的融入设计、实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传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和建筑文化。实现了冬奥会的绿色建筑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
针对本次冬奥会建设,北京土木建筑学会计划就此开展一系列的专项学术交流及城市探访。
主要冬奥会设施概述

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 ©BIAD北京建院
速滑馆的幕墙中的22条玻璃像"丝带"盈盈欲舞、因其独特的设计又名"冰丝带"。
国家游泳中心改造 冰立方 ©BIAD北京建院
冰立方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冰上功能,实现水与冰的转换被称为"冰立方"。

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 ©北京冬奥组委 刘兴华
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由清华建筑设计院设计完成,改造的首钢园区内,滑雪大跳台湖面上倒映着如"水晶鞋"一般的倩影称之为"水晶鞋"。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雪车雪橇中心该项目具有速度快、比赛难度大、专业性强等特点,是冬奥会中比赛速度最快的项目,被誉为冬奥会"雪上F1"。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跳台剖面的S型曲线融入中国传统吉祥物件 "如意" 的造型中,故又名"雪如意"。
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赛道和技术楼,是越野滑雪与射击的结合的运动,是一项全能型的雪上运动。被称为"速度与激情"。

云顶滑雪公园 ©北京冬奥组委
云顶滑雪公园是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比赛场地,届时雪上技巧、空中技巧、U型场地、坡面技巧、追逐赛、平行大回转障碍追逐6个项目的比赛。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THAD清华建筑设计院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以及串起它们的空中廊道共同组成了2022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其形似于玉环,故称为"冰玉环"。
首都体育馆 ©BIAD北京建院
改造完成后的首都体育馆作为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比赛的项目的场馆。

国家体育馆 ©BIAD北京建院
国家体育馆经过改造、冰场和夏季运动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实现了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双向转换、称之为"冰堡"。

五棵松体育馆经过对场馆制冰和除湿系统进行改造,已经实现了六小时内完成冰球、有"冰球"之称。
冬奥村 ©BIAD北京建院
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这里将作为北京赛区参赛人员住宿、餐饮、社交的场所,冬奥会后将作为人才公租房持续运营。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造型紧凑圆润,立面线条源自运动员刻苦训练所产生的道道冰痕,彰显冰上运动优美律动的视觉特征、故有"冰坛"之称。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山滑雪项目、位于海拔2198米的小海陀山上,赛时将承担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全能及团体项目比赛、被誉为冬季运动"皇冠上的明珠"。全能及团体项目比赛。
“筑”梦. 双奥之城系列活动 探访重点
在"冬奥倒计时" 之际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作为工程建设、管理、学术交流、普及科学技术的行业平台,希望借此发挥学术桥梁的作用,积极推动冬奥会的建筑文化理念与技术交流,为创造"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为此学会将联系冬奥会各相关场馆设计团队、场馆运维技术,管理机构及相关媒体机构等共同开展冬奥城市探访系列活动。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积极传播北京冬奥会理念,作出自己的贡献。
冬奥会配套设施探访系列

首钢园区 冬奥组委会 ©吴吉明
"钢铁之城"的首钢中的冬奥组委会经过改造释放更多可利用空间和平整场地、已变身为空气清新的高端绿色生态园区:让人感受到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的融合。
首钢园区 高炉博物馆 ©吴吉明
首钢奥组委园区 "高炉博物馆" 通过对现状工业遗存的改造提升,赋予工业遗存新的生命力。
首钢园区 高线公园 ©吴吉明
首钢园区高线公园,通过改造将植物和构筑结合、强调人与工业遗产与自然和谐互动,集慢行交通、观景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空中线性公共空间。
冬奥场馆探访系列
系列活动将以专业访谈与技术分享的形式,为大家讲述冬奥场馆速滑馆冰丝带、"水立方"、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首钢馆、冰球馆、冬奥村等高颜值场馆。讲述冬奥配套工程、城市更新背后的人文故事、工匠精神。与大家一起探讨与研究,共同传递中国设计、中国智慧、中国建造与中国速度。
系列的活动第一站
2022年冬奥会北京唯一新建场馆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筑梦 舞动的冰丝带

作者信息:吴吉明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城建委委员、北京工程师学会理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学术主管。
来源:"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