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显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黄土区土壤及土壤侵蚀学科开创者
(油画作者:杜爱军)
朱显谟,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朱显谟初小毕业后,因当地没有高小,他不得已失学在家务农,农闲时到邻近的私塾旁听。后来,在初小老师的推荐下,朱显谟终于进入名为“协进小学”的高小读书。自此,他每天起床后自己做饭,来回步行十多里路去上学。
1929年,勤奋好学的朱显谟考入崇明县的私立三乐初级中学,开始住校生活。节假日里,朱显谟回到家中参与农活,其间他深深感受到农民的劳累和辛苦,从而产生了利用科学知识增加生产的想法。
1933年,18岁的朱显谟考入著名的上海中学。朱显谟的数学老师朱凤豪是当时的名师,对他关爱有加,希望朱显谟能考取上海交通大学,但朱显谟却自有志向——中央大学农学院。朱显谟在上海中学的毕业生纪念册上,毅然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将来当一名科学农民”。
大学期间,朱显谟最感兴趣的是做实验。他经常打破作息时间,在实验室专心进行化学分析实验和农产品制作。有一次,他独自实验获得了味精的白色晶体,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钦佩,并被大家称为“实验大王”。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亲身实验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让他开始不再迷信书本知识。
1959年,朱显谟放弃了大城市的便利生活条件,举家迁入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西北小镇杨凌。当时,研究所的环境极其简陋,最开始连基本的供电都无法保证,只能点蜡烛,后来才用上煤油灯。朱显谟分到了两间房子,每间大约十几平米,他从南京带来了书籍、资料、土壤标本,没有地方存放,只好把一部分放在房间外的走廊里。对此,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曾动情地说:“朱老为了国家的需要,举家西迁杨凌小镇,献身于黄土高原土壤科学研究,深深感动了当时年轻的我,使我坚定了扎根杨凌同样可以作出世界性科研成果的信念。帮朱显谟先生搬家的经历,影响着我一生的科学事业。”
在黄土高原工作的50多年中,朱显谟实地考察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20多遍,三次跨越昆仑,两度入疆。在研究中,朱显谟通过对黄土—古土壤性征的对比及其形成机理以及植被繁生与土壤渗透性和抗冲性的巩固提高等作用的研究,根据孢粉、石器、历史地理以及水土流失的定位观测资料,提出了全新看法。他认为,黄土高原本是黄土物质由西部给源地被季风携带至黄河流域上空,通过黄土粉末自重降落、凝聚降落和雨淋降落三种方式沉降堆积而成,是250万年以来高空泥拦水、水截泥而形成的黄土沉积,即西来尘暴和东来湿气相遇交锋的结果。
朱显谟心中一直有个梦叫“黄河清”。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但因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每年13亿多吨的水土流失而使之成为颜色鲜明的“黄河”,特别是公元8世纪以后,黄河下游泛滥、决口、迁徙次数增加,灾害频繁,成为一条害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治黄建设成就斐然,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水患未根本消除。
朱显谟一贯认为治黄问题实质上是黄土高原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造成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薄收更广种’,下游河堤‘越加越高,越高越险,越险越加’‘河床愈高,断流上溯愈快,历时更长’的恶性循环。”
为此,朱显谟积40余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与水土保持、国土整治等科学研究成果和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其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下简称“28字方略”)。
朱显谟曾先后“六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逐步发展与完善了其内涵。“虽然大家都有各自的成就,但现在看来,只有朱先生一人把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大家的心愿和希望,通过‘28字方略’表达出来了。其原因,一个是他50多年来对水土保持研究锲而不舍的科学的专注精神,另一个是看起来似乎和科学专注相矛盾的群众智慧的吸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如此评价。
朱显谟心中“黄河清”这个梦,实现路径是黄土高原整治“28字方略”,其核心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重建黄土高原土壤水库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为了这个梦,已是耄耋之年的朱显谟从未停止对黄土的研究。据其学生回忆,七八十岁,朱老还经常进行野外工作,早上七八点出发直到晚上才回来,脖子上一直挂着两个很重的照相机,一个负片,一个正片,还要不断记笔记。一次,不小心在山坡滑倒,他索性就坐在地上工作,说“这样好,稳当”。有些地方上不去时,就对我们说:“拉老兄一把。”他是发自内心热爱自然、热爱专业。
1.张行勇. 朱显谟:百岁院士梦牵“黄河清”[EB/OL].(2015-03-20)[2021-05-13].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3/298175.shtm.2.张佳静. 朱显谟:立志做一名“科学农民”[EB/OL].(2020-03-26)[2021-05-13].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3/354176.shtm.3.刘宝元,李晓春. 朱显谟:毕生为河清[EB/OL].(2020-12-21)[2021-05-1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2/45060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