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语健康 | 中医治疗"眩晕症"
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学认为,眩晕需要辨证论治。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

辨证论治
·肝阳上亢型眩晕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涨痛、耳鸣、情绪急躁易怒、口苦、睡眠质量差。若情绪不佳则上述症状加重,治疗可用天麻钩藤颗粒。
·痰湿中阻型眩晕主要表现为头晕、头重、自觉头前如有物裹、天旋地转、胸闷、恶心呕吐、饮食不佳,治疗可用半夏天麻丸。
·瘀血阻窍型眩晕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如刺、痛处不移、失眠、心悸、面部和嘴唇颜色紫暗,治疗可用血府逐瘀胶囊。
·气血亏虚型眩晕主要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容易出汗、面无光泽、心悸、食欲不振、睡眠不佳,上述症状在劳累后加重,治疗可用人参归脾丸。
·肾精不足型眩晕主要表现为头晕、精神不振、腰酸腿软、睡眠不佳、容易忘事、眼干、视物不清,可有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治疗可用杞菊地黄丸。
注意事项
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出现大的情绪波动,注意进行自我心理疏导。适度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味重、油腻的食物。平时应注意避免做大幅度的、快速的头部运动。
治疗方法
·气血亏虚型眩晕的患者,中药调理以补气养血为法,可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药用:熟地黄、紫河车、白芍、党参、川芎、地龙、炒白术、全蝎、当归、干姜、鸡血藤、炙甘草、天麻等。
·肝肾阴虚型眩晕患者,中药调理以滋补肝肾为法,可以用六味地黄汤配合一贯煎加减。药用:生地黄、当归、炒山药、覆盆子、山萸肉、旱莲草、茯苓、女贞子、泽泻、枸杞子、牡丹皮、炙甘草等。
·痰瘀互结型眩晕患者,中药调理以健脾祛湿、活血化瘀为法,可以用桃红四物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用桃仁、苏子、红花、白芥子、蜈蚣、莱菔子、炒白术、白扁豆、钩藤、苍术、苏梗、陈皮、天麻、青皮、炙甘草等。
本文出自“科学健康人”项目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