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科协及所属科技社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凝聚人心力量,以支撑科学防疫的实际成效检验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应战应考中提升科协系统组织力。各科技社团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指示要求,持续开展每日“零报告”、“返京人员情况报告”、“回国亲属报告”等筛查工作,为实现“零感染”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广大科技社团利用各种媒体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贡献力量。
突出政治属性
强化党建引领增强组织凝聚力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始终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政治保证。市科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建政治引领作用,在战“疫”中检验科技社团党组织的战斗力,激发科技社团党组织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活力,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动力。
(一)持续跟进学习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
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委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政府网、首都之窗公众号等及时了解掌握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通过微信群组和党建联络员第一时间向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小组进行传达,累计转发相关政策要求22条。并要求各党建工作小组要积极自学并召开线上会议学习讨论,结合本社团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同时要求科技社团所有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要求,努力把学会凝聚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支撑。截止目前,共有近80家科技社团通过各种形式召开了党建工作小组会议,并向党建委提交了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总结等相关材料。
(二)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压实责任,做好系统内疫情防控工作
面对疫情防控大战大考,坚持党的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委发挥主体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及时了解中央和市委最新工作要求,研究分析疫情防控形势,针对科技社团实际情况,起草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市科协系统社会组织党组织作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转发市委进一步严格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的通告和市科协落实通告的具体措施的通知》、《关于做好市科协系统社会组织秘书处工作人员回国亲属情况报告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领导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小组积极开展防疫工作,为市科协所属学会争取“零感染”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各科技社团严格落实每日“零报告”、“返京人员情况报告”、“回国亲属报告”等要求,加强对境外返京或滞留境外人员跟踪管理,严格要求返京入境人员进行14天隔离。截至3月24日,仍有36名人员滞留京外,其中2人及其家属滞留境外,社会组织党建委及时向相关人员详细传达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严格要求相关人员遵守规定。目前为止,各科技社团全体人员均“零报告”,向实现零感染的目标而努力。
(三)切实加强联系,及时总结经验为科技社团抗疫提供借鉴
疫情期间,社会组织党建委通过党建联络员、党建指导员进一步密切与211家学会、协会、基金会的联系,加强对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小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的收集,并整理成典型案例通过公众号等途径进行宣传,为更多的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如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经其党建工作小组研究,发布了《城镇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期聚集形式工作基本要求》的团体标准,为企业复查复工提供有力依据;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会坚持“居家不忘党建,疫情就是战场”,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在学会官方微信平台“安全科学岛”隆重推出“安科微战疫”特色党建活动内容,为企业培训提供优质的专业指导,助力疫情之下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培训;北京汽车工程学会积极响应市科协号召,第一时间以通讯形式召开党建小组工作会议,严格贯彻党中央和市委疫情防控部署,学会理事长、党建工作小组组长韩永贵带队对学会秘书处疫情防控部署工作进行检查;经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党建工作小组研究,基金会联合欧洲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和中国绿发会等机构,发起“中欧抗疫绿丝带行动”,号召各界为欧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首批由上海华侨基金会捐赠物资已经集结完毕,基金会负责沟通联系意大利大使馆,开展相关对接接收、运输等工作。
创新工作方式
助力复工复产彰显科协组织力
疫情防控期间,社团服务中心始终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科技社团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引导广大科技社团发挥专业所长,助力复工复产。
科技社团改革示范园区在疫情期间推出了“科技社团线上会议室”功能,满足各科技社团线上办公需求,目前已有50余家科技社团注册使用,18家科技社团在线上会议室召开会议35次。园区各工作委员会及时开展需求调查,对接学会日常工作需求,分类推出年检服务绿色通道,在年检审计、年检系统填报等方面提供线上咨询和课程辅导,多角度、陪伴式帮助学会不因疫情耽误年检。
17家科技社团开展专家“面对面”直播或线上学术活动,探索了新的学术交流方式。市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联合北京电子学会、北京设计学会、北京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共同组织开展“北京市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2020年专场线上成果发布会”,来自京东方等企业的5名成果发布人发布了6项与防疫相关的科技成果,吸引了百余名相关行业人员在线收看互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北京烹饪协会携手中关村亚洲杰出企业家成长促进会等十余家社会组织,联名推出“北京餐饮外卖供餐地图”,得到了用工企业的认可,参与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北京植物病理学会依托市区两级植保部门、650名植物医生以及69家植保专防组织,累计组建相关微信、QQ等技术服务群70个,专项调研覆盖蔬菜生产基地127个,服务指导基地和农户1335户,开具技术指导“处方”532个,解决病虫防治问题754个,为北京市4.8万亩在田蔬菜防控病虫害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中关村人才协会根据企业复工需求,陆续编辑《企业复工手册汇编》、《职场人员复工心理自助手册》等,帮助会员企业及其员工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特殊时期的工作挑战。
发挥专业优势
持续开展抗“疫”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科协频道、首都科技社团服务微信公众号助力学会抗疫工作,及时响应学会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办公的需求,通过多种形式报道、转发、宣传会员和会员单位助力疫情防控的信息。截止目前,通过科协频道微信号、微博等宣传发布涉及35家中国及北京市科协所属学会的抗疫文章71篇,其中,学会原创的科普类文章43篇;首都科技社团服务微信公众号每天追踪市科协所属科技社团抗疫工作,目前已汇总市科协所属80余家科技社团的1100余篇抗疫信息,并从中筛选,撰写、转发了50余家科技社团的典型抗疫案例。“社会组织党建”、“科学健康人”、“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等微信公众号也同步发力,传达疫情防控精神和科普防疫知识,引导社会各界科学抗疫。
此外,先后共有12家科技社团开通了医疗健康咨询热线;25家科技社团及其会员提出专家建议58条;80家科技社团通过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转发科普文章536篇。
北京医学会牵头搭建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于2月1日正式开通,平台突出公益性,免费为市民服务。至3月22日24时,平台总访问量近2700万人次,50名专家参与录制视频172条,开展视频直播共52场,直播总浏览量共计近2500万次,市民在线提问问题12653条,回复率达到97%。同时,平台还于近期开始为境外华人提供线上服务。
北京预防医学会面向全市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及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等相关工作,科技助力抗疫战斗;为进一步做好北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解决复工复产带来的人员密集就餐问题。
北京中医药学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新冠状病毒的防治从我做起,正确洗手、戴口罩,关注返京人员隔离》等64篇抗疫相关文章,发布网络首发论文《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综合征中医证治述要》等3篇原创论文,助力做好患者康复工作。
北京心理学会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服务社会,整合资源开通热线电话、QQ语音、微信平台、网络视频等服务平台,迅速为师生、家长、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提供心理支持服务近10万人次,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来源: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