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光声成像;3D打印精准构建仿骨骼径向结构材料;代谢酶提供肝癌治疗新靶点

跟踪科研成果,掌握最新动态!
1
肿瘤光声成像
对大多数癌症来说,疾病早期的五年存活率远远高于疾病晚期,并且患者也有相对较多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所以早期诊断对于癌症治疗来说至关重要。组织蛋白酶B(CTSB)由于在多种癌症早期过表达,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早期癌症诊断标志物,准确高效评估体内CTSB的活性将为癌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光声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入侵式和非电离式的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方法,它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特异性以及超声成像的高穿透性,在生物医学研究和疾病分子诊断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日,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梁高林教授课题组和袁月教授课题组在肿瘤光声成像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肿瘤高表达的CTSB调控小分子光声成像探针在细胞内原位自组装成不易被细胞泵出的纳米探针,从而显著增强小鼠乳腺癌肿瘤处的光声成像信号,实现CTSB高表达肿瘤的特异性光声成像。该研究为临床上提供精准诊断相应癌症的新思路。
来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108068549771031&wfr=spider&for=pc
2
科学家揭示去泛素化酶OTUD1抑制肠炎发生新机制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免疫反应失调所致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多发于结肠和回肠末端。近几十年来,IBD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有效根治IBD的治疗方案。肠道免疫系统能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其紊乱可能导致多种炎症和免疫性疾病乃至肿瘤的发生。深入探寻肠道免疫微环境稳态的调控机制将为IBD等肠道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分子标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OTUD1可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和真菌感染以及肠癌发生,但其在肠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团队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张令强团队合作,研究揭示了OTUD1通过去除RIPK1的K63多聚泛素链而抑制肠道免疫细胞中NF-κB通路介导的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抑制肠炎发生的分子机制,表明以OTUD1-RIPK1信号轴为靶点的免疫干预可能是治疗IBD的有效途径,该研究为肠道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干预新靶点。
来源:
https://www.cas.cn/syky/202112/t20211208_4817501.shtml
3
代谢酶ENO1提供肝癌治疗新靶点
代谢异常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肿瘤代谢领域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代谢重编程和肿瘤发生发展的认知。关键的生理/病理过程,例如外界刺激、致癌信号等,通过调节代谢酶的经典功能满足细胞的代谢需求。这些代谢酶除了它们既定的作用外,还具有支持恶性转化的非经典功能。深入了解代谢酶的非经典功能将拓宽人们对肿瘤代谢领域的理解,并揭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华凤课题组和高平课题组(现华南理工大学)研究阐明了代谢酶ENO1结合并降解RNA的新功能,结合其在原核生物中降解RNA的前人发现,揭示了ENO1在RNA降解功能上的保守性;同时也解析了ENO1/IRP1/Mfrn1调控轴在肿瘤中的作用,揭示了肿瘤发病的新机制,为肝癌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点。
来源: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21-12/20211212065458325.htm
4
生物3D打印精准构建仿骨骼径向结构材料
临界骨缺损修复作为骨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人体天然骨组织由高孔隙率的松质骨和低孔隙率的密质骨组成,具有紧密的径向梯度结构。实现骨植入修复材料具有天然骨组织径向梯度结构一直是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的难点。挤出式3D打印,因操作简单、可用材料范围广、易于细胞打印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阮长顺、潘浩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交叉协作,提出一种可用于挤出式3D打印的仿天然骨组织“松质骨—皮质骨”径向连续孔隙调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构筑策略,将分形学理论结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生物制造中,克服了传统挤出式3D打印技术难以实现径向梯度孔隙结构的困难。
来源:
https://www.cas.cn/syky/202112/t20211214_4818161.shtml
5
水体噪音污染对全球淡水鲸类影响
鲸豚类主要依赖声呐完成导航、捕食和交流等重要的生命活动。而人为水体噪音污染作为新兴污染源严重干扰鲸豚类声呐功能的正常发挥。人为水体噪音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对生活在淡水生态系统(例如河流和湖泊)鲸类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水域88%位点的水体噪音污染程度超过了能够对长江江豚造成行为干扰的强度,40%位点的水体噪音污染程度超过了能够对长江江豚造成听力阈值偏移损伤的强度。研究建议,开展生态航速的研究,并在重点水域如鲸类分布的核心区域开展必要的航行限速,靠港船舶使用岸电,鼓励船舶制造业开展降噪技术研究,研发低噪发动机等。
来源:
https://www.cas.cn/syky/202112/t20211216_48184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