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冬奥会的冰从哪里来
精彩纷呈的花样滑冰,刺激紧张的短道速滑,充满智慧的冰壶比赛......冬奥会上的项目离不开高质量的冰面,参赛选手在冰雪世界里的精彩表现更是离不开这一硬性条件。您有没有想过冬奥会的冰是哪来的?即将拉开帷幕的北京冬奥会场馆上的冰是怎么制造出来?我们是否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节能环保的措施?对奥运会有什么意义?同时存在哪些挑战?
1月12日(周三)8:00—9:00,《运河之上》联合“科协频道” 邀请奥运制冷技术专家,带我们一起走进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国家速滑馆,探寻冬奥会的冰从哪里来。欢迎大家准时收听FM107.3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运河之上》,节目也同时在FM100.6京津冀之声《协同发展进行时》,和FM107.7通州广播电台同步直播。
嘉宾

主持人

北京制冷学会成立于1979年7月9日,英文译名Beijing Association of Refrigeration(BAR)。学会由北京地区从事制冷行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民营企业、医疗单位等企事业单位自愿联合发起成立,是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现任理事长唐俊杰、监事长肖大海、秘书长商跃。下设专家、组织外联、学术编辑、咨询、科普培训和青年六个工作委员会;低温技术、制冷设备、食品冷藏、冷藏运输、制冷空调和低温医疗低温生物六个专业委员会。现有理事63人,监事3人,团体会员100余个,个人会员1500余人,是北京地区制冷科技工作者的社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