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让更多青年医生加入科普队伍行列,不断提升科普能力,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有需要的人,3月5日,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科普教育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正式成立。专委会的成立是对北京市科协建设“科技馆之城”目标的积极回应,也是打造社会化协同科普平台、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的实践与尝试。目前,北京市科协积极推进“科技馆之城”建设,通过打造社会化协同科普平台,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营造科技创新生态,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贡献力量。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长远规划
近年来,国家关于科普工作的文件密集出台。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我国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2022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的通知。2022年9月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的发展目标。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五年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并提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可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既是5年来取得的成果,也是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
打造“科技馆之城”,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市科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科学普及、科学传播,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和服务向基层下沉。按照社会化协同、网络化传播、国际化合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北京市科协正积极推进“科技馆之城”建设,其核心就是通过社会化协同科普和全媒体科学传播,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积极推动科研场所和科技装置科普化,动员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成为科普的生力军,参与到丰富的线上线下科普教育之中,是北京市科协建立“科技馆之城”的目标。
在“科技馆之城”的建设中,截至2023年年初,北京市科协已吸纳980家科文旅体验场所,带动科技科普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23年暑期,北京市科协还将首次举办“科技馆之城”活动周,将实验室、科学装置、生产线、特色科普展厅等科技、科普场所和硬件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打造一场大型全民级的科技文化盛宴。
专委会的成立恰逢其时,其不仅符合“科技馆之城”的建设目标,也契合广大公众的科普需求。癌症是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之一,令广大老百姓“谈癌色变”。癌症防治是医药卫生领域举足轻重的一项事业,癌症防治的新理念以及新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向公众传递专业、及时的科普信息。专委会为科技工作者投身癌症的“防”“筛”“诊”“治”“康”等各个科普环节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重视科普,深耕科普教育
在专委会成立大会上,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鹊介绍学会情况并致辞,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郑革红秘书长宣读专委会成立决定,会议选举支修益教授和秦海峰教授担任名誉主任委员,选举张国庆教授担任学会主任委员,并选举产生9位副主任委员和27位常务委员。
张鹊表达了对科普的重视,他认为,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抓手,并且只有重视科普,才能让公众拥有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科普教育。
据了解,专委会以青年医生为核心,助力我国健康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其将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做好科普工作。张鹊介绍:“青年人热情高,在进行科普讲解时语言更接地气。老一辈的业界大咖可以作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在科普实践中给年轻人一些指导。”
未来,专委会将深耕科普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科普讲座、科普沙龙,科普图书等形式,团结凝聚更多科技工作者,让青年科技工作走向公众,服务广大公众对健康科普信息的采撷需求,营造科技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