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7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主办,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中华女子学院科协、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妇女科技传播工作委员会承办的“凝聚她力量·建功新时代”三八妇女节主题沙龙活动在中华女子学院教图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沙龙共邀请6位在各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女科技工作者代表围绕沙龙主题进行分享交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丛楠作为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的入选代表,分享和交流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感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丛楠
非常荣幸能够借“凝聚她力量・建功新时代”主题沙龙这个难得的平台,在妇女节来临之际向大家汇报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这次活动不仅体现了科协领导对科学精神、科研事业的高度尊重,更体现了主办、承办单位对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
刚才,听了中华女子学院的介绍,学院悠久的教育历史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很羡慕同学们能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读书学习。毕业这些年,我虽然为高原科考做出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科研的道路上,特别是在各位领导和老师面前,我感觉自己仍然是一个学生。今天,我就以一个重回校园的学生的身份,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交流。
其实我的学生时代和同学们差不多。我本科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遥感地质方向,这些学习经历在我心里深深种下了一颗向往地球科学的种子。接下来的两年,我一边在国家测绘局开展卫星测绘的实习工作,一边准备考博,也更加坚定了从事地学研究的决心。后来我进入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利用大尺度卫星遥感研究植被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机理机制,宏观地学的大门终于向我徐徐打开。4年后,我进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把关注点从广阔的北半球转向高耸神秘的青藏高原,继续研究高寒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也终于如愿迈上了高原科考的道路。2017年,我入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进入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成为建站至今唯一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
自古以来,就有“男不入蜀、女不进藏”的说法。工作以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问我:一个女生,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去做高原科研工作。的确,选择高原科考,是我做过的最艰难,但同样也是最骄傲的一次决定。在入职的第一天,我就做好了思想准备,要比男同事承受更多的辛苦、付出更多的努力。
工作这些年,我克服了身体、心理上的多种困难,坚持每年入藏科考,年均在藏时间超过3个月,足迹遍布高原各个市县。我曾因严重高反而全身肿胀,连续很多天睁眼都很困难;也曾因野外考察摔倒导致手部骨折,由于高原就医困难,只能捡几块木板自制夹板勉强固定;至于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疼脑胀、胸闷气短、吃不下睡不着,对我来说更是家常便饭。其实最让我心疼的,是原来自己的一头黑发,因为超高海拔强烈的紫外辐射,已经有不少变白了。有时对着镜子看着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五味杂陈,再想起这些年吃过的苦,不由潸然泪下;但哭完了,还是会把碎花裙换成户外服,拎起大大的行囊,坐上飞往高原的航班。同时,我还是一名军嫂,我先生承担着他特殊的使命,我自己也有着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结婚到现在我俩一直分居两地,见面的次数能用手指头数出来,但是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也成了我们各自坚持的动力。
工作这些年,我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协、国家电网、中国科学院的科研项目,都是围绕青藏高原生态工程、适应及对策、高原植被、二次科考开展,多次参与中科院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发改委、农科院和拉萨市发改委、那曲市科技局等单位的科研协作,发表学术论文的同时,取得了与青藏高原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被国家电网采纳应用。2016年,在北京市科协的力荐下,我入选中国科协“未来女科学家计划”。此后,在市科协的持续关怀和激励带动下,我受邀在央视专题纪录片《超级电网》中讲解生态保护,出席北京电视台建党100周年“为你喝彩”主题演讲、新华社建团100周年“再告青年”专题访谈、网易“530科技工作者日”系列访谈、百度“百家·她说”妇女节科技女性专访等活动。通过这些平台的锻炼,我在高原科考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自信,获评“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被那曲市科协聘为客座专家,参与了当地很多学术和科普活动。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付出和收获,这些泪水和笑容,都是青藏高原赋予我的,是新时代的高原科考事业给予我的。我们女性科研人员,就像生长在它怀抱里的格桑花,高原对我们,既有鞭策我们向下扎根的严寒酷暑,也有督促我们向上盛开的阳光雨露。这就是我所热爱的青藏高原,这就是托举我们成长进步的新时代科考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这些重要指示,就是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好的动员令。现在,北京国际科学创新中心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早已蔚然成风,首都正日益成为全国人才集聚高地、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而我们女性科技工作者也必有可为。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凝聚她力量、建功新时代”,为首都建设、国家发展的锦绣图画绽放出女性科技工作者独有的靓丽光彩。
以上为丛楠发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