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75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以来,碳中和已成为我国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科协频道、《科研成果与传播》杂志推出“碳中和”专栏,围绕碳中和涉及的相关问题,对院士专家进行深入采访。本期带来北京碳中和学会理事长,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帆的专访。
姜帆
北京碳中和学会理事长,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科协频道对话北京碳中和学会理事长姜帆
2023年4月,北京碳中和学会正式成立,对于助力北京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帆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现阶段重要的发展目标,北京碳中和学会的成立是为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尤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发挥作用,促进碳中和领域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打造平台型学会,助力碳中和
北京碳中和学会成立后,将积极打造平台型学会,发挥枢纽作用。姜帆表示,学会将从科技创新、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四方面出发,助力碳中和。
第一,学会要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姜帆表示,科技创新在当前是一个多产业、多领域、多学科的技术融合过程,学会将通过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来解决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第二,学会要打造高水平的技术交流平台。姜帆表示,学会将在学术交流、科技成果展示和发布等方面着重发力,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和研发团队等进行技术交流,促进互信与合作,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第三,学会要打造人才培养平台。碳中和领域总体上属于交叉学科领域,需要培养综合性人才,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行业标准,相关人才队伍的成长路径也不够明确。因此,“学会将加大力度,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碳中和领域技术人才的培养。”姜帆说。
第四,学会要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目前,科技研发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但真正应用于产业、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还不够。姜帆表示:“学会将致力于通过产业和需求驱动,建立大量应用场景,促进科研成果在市场和各产业领域得到应用。”
联动碳中和领域各方,推动一流学会建设
提及推动一流学会建设、提升学会创新发展能力,姜帆表示,北京碳中和学会的定位比较高,致力于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学会,引领碳中和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水平提升。首先,学会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其次,学会也要不断地走出去,和高端智库、高水平的学会进行联合。再次,学会从自身建设上也要不断和相关专家院士交流、取经。最后,尤其在高水平科技创新上,学会要与国内相关领域的头部企业,尤其是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的“专、精、特、新”高科技企业联合。
姜帆介绍:“我们已经与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以及在京的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下一步,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联系,以成立创新联合体的模式,共同针对碳中和领域具体的科技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协同作战。”作为汇集、联络各方资源的桥梁,北京碳中和学会也将发挥牵头作用,重点关注整个产业链的构建和创新链的发展。
此外,学会本身就是一个人才交流、人才培养的平台,具有服务人才、培养人才的功能和作用。“学会下一步要寻找和突破人才成长过程中的难点、卡脖点,使人才的服务和培养更有针对性。此外,学会还要建设一些科普基地,让公众关注碳中和,关注绿色发展。”姜帆介绍,“学会已着手打造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及绿色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平台。欢迎各界前来考察、指导。”他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碳达峰、碳中和,共同营造更好的合作氛围。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实现碳中和具有很大难度,首先就需要科技创新的助力。姜帆接受科协频道采访前,听到院士报告中谈到,从目前的基数水平和产业发展来看,到2060年,中国碳排放的缺口至少还有七八十亿吨。姜帆谈到:“这么大的量靠目前的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是无法解决的,其中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在碳中和的实现过程中,科技创新能够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姜帆表示,科技创新可以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作用,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降低能耗水平,减少碳排放。这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提升用能的效率,达到减碳的目标。此外,发展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同样重要。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碳的排放,但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的方式,将碳捕集起来,并将其进行封存和利用,产生的价值。而这一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真正大规模应用于产业和市场还有一些技术难题待解决。姜帆呼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实现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从整体上解决实现碳中和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