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语健康 | 如何正确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水。水参与了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维持着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的代谢废物需要依赖尿液带出体外。当人严重缺水时会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脸红、容易疲倦、记忆力减退以及肾结石等。

什么时间喝水最好?
起床后:
早晨起床后先喝250毫升的水,可以帮助肾脏及肝脏解毒,预防便秘,清洁肠道,还可补偿夜间消耗的水分,对预防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午餐前约1小时:
午餐前约1小时空腹饮水,可使水分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
上午、下午工作间休:
工作中间喝水,可以补充由于工作流汗及经尿排出的水分,能够提神醒脑,而且体内囤积的废物也会顺利排出。
晚上睡前:
建议在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喝上小半杯水。因为当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丢失,会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降低发生脑血栓的风险。老年人应当在床边常备一杯水,睡觉时感觉口渴了可以马上喝几口。
开空调半小时后:
空调房内空气干燥,容易造成人体水分流失,鼻腔等处黏膜过干,甚至引发支气管炎。因此,在空调房逗留超过半小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均可,水温以40℃左右为宜。
洗澡后:
洗完澡,很多人常常觉得口渴,因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会比平时快,可以小口慢速喝下一杯温水。
如何正确饮水?
健康人要喝对水,白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是补充水分的良好选择。盐水、茶水最解渴,夏天大量出汗带走体内盐、维生素及钾等微量元素,如果在饮用的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500毫升水约加1克盐)或饮茶,既可补充水分及流失的维生素,又有生津止渴、排毒灭菌等功效。对于爱美的人士来说,喝水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让皮肤水嫩滋润。推荐的每天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
便秘的人应特别注意汲取足够的水分,多喝水可以刺激肠蠕动,并能软化大便。感冒发烧时要多喝水,这样能促使身体散热。膀胱炎患者多喝水,可使尿量增多,增加冲洗流通量,缓解炎症。肾病患者过度饮水则可能加重身体水肿。因此,喝水多少要因人而异,切记猛喝暴饮,影响身体健康。
本文出自:“科学健康人”项目
来源:北京护理学会
作者:大兴区心康医院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