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有测|冬春转换时的强降水——华南前汛期
原创 沈越婷
又是一年春来到,初春,我国华北地区仍受冬季西北季风影响,非常干燥。而此时经历了三个月少雨的华北地区,在入春后迅速升温的作用下,仅有的地表水分又迅速蒸发。虽然已有较弱的偏东风从海上带来水汽,但由于华北地区本就不临海,而这一路又是处处干燥,因此水汽在路上就已经蒸发了七七八八了。

这就是我国北方容易出现春旱的原因。但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南方,一场盛大的降水事件正在酝酿中,这就是冬春转换时期的著名雨季——华南前汛期。
华南前汛期作为华南降水“独家特产”,是我国汛期最早开始的雨季。在这个时间段,降雨会明显增多。一般来说,华南前汛期的降水能占到全年的40~50%。
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中国雨季检测指标 华南汛期》(QX/T 395-2017),广东、广西两省从3月1日起,福建、海南从4月1日起,只要其中一个省份累计50%或以上的监测站出现日降水量≥38毫米降水,四省中最早出现的这一天就是华南前汛期的开始日期。

以广东为例,从历史统计来看,华南前汛期的平均开始时间在4月6日,最早是1983年的3月1日,最晚是1963年的6月1日。这个日期主要还是受冷暖空气强度的影响。冷暖空气必须势均力敌才能出现华南前汛期的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
如果冷空气太强暖空气弱,华南就还处于寒冷少雨状态。
但如果暖空气太强,华南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势必就会出现降水稀少和干旱。
只有在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华南处于副高北侧时才可能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


4~5月,副高脊线在15°~20°N间移动,副热带西风急流稳定在30°N以北,华南上空为平直西风带,处于副高的北侧,低层常有偏南和偏北两支急流,冷暖空气在此碰撞,产生大范围持续性的强降水天气。
之后,随着暖空气实力不断加强,副高北上,我国进入夏季。华南前汛期的结束时间一般在6月底,这也标志着夏季即将到来。
综上我们看出,华南前汛期是暖空气逐渐登场、冬春交替的产物,但是在这期间,我们还要注意一个容易危害农业生产,着凉感冒的重要天气——倒春寒。
根据中国标准《倒春寒其项指标》(GB/T 34816-2017),倒春寒是指春季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冬春交替之际,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还是偏冷,冷气团还是会时不时南下骚扰,长期的阴雨天气和频繁的冷空气活动,就容易造成倒春寒。降温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倒春寒也越强。
所以说,即便天气逐渐回暖,大家也要记得“春捂”哦!
作者:沈越婷 北京市怀柔区气象局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在竺可桢、涂长望、赵九章等老一辈气象学家积极倡导下,中国气象学会北京分会于1950年7月16日正式成立。1960年11月,经第8届理事会决定更名为北京市气象学会(1978年改称北京气象学会)。至2019年,学会共经历了20届理事会,拥有会员1500余名。近70年来,学会在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供决策与技术咨询服务、组织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组织和参与科技项目研究、进行气象科技培训、托举青年气象人才成长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学会组织不断壮大,学会活动日趋广泛深入,不断承接中国气象学会工作任务,承接北京市气象局相关职能。在北京地区有关单位、部门及广大会员、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下,北京气象学会为首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气象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