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腾飞吧 张家湾
原创 吴吉明
张家湾是北京最早的水陆转运交通枢纽,也是历史文化走廓上的重要节点。作为通州第一个工业区,张家湾工业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缩影,承载着张家湾独特的工业文化记忆。
在主城区以东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蓝图中,张家湾被定位为设计小镇。
曾经作为中国纺织业的“金字招牌”的铜牛厂的老厂房就坐落在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先行启动区范围内。如今,一边依然还是当年热火朝天的制衣车间,而另一边则已成为浓浓工业风的设计园区。
▲未来设计园区 ©BIAD
腾笼换鸟
未来的这里将作为通州张家湾设计小镇“样板区” ,建设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引入最前沿的未来设计产业,打造全新的产业链。
无数件印有红色“铜牛”标志的针织服装从这里走出,而如今,这里将成为北京通州发展的新能级—张家湾设计小镇未来设计园区。资料图片
在配合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中,铜牛厂区的制衣生产线逐步外迁。目前腾出的7.8万平方米厂区空间已启动了整体的改造。
▲未来设计园区 ©吴吉明
这里现在叫“未来·建筑设计区”。未来这里将打造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创新空间,集聚国内外顶级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团队,推出顶尖设计新品首发活动,推动设计与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深度融合,搭建设计创新平台。
延续的文脉
厂区更新并没有大规模拆建,而是保留了工业遗迹。在尊重现状园区的规划格局、建筑空间和工业建筑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时尚设计元素和现代科技风格。先行呈现小镇城市广场、全日餐厅、礼士书房、未来科技之塔等标志性场景,建成智慧活力的“网红打卡地”,将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运维融合于一体。
▲铜牛广场 ©吴吉明
为了延续厂区原有的文脉,原厂区内的一片法桐林被保留了下来, 建设铜牛广场。树池设计成下凹的牛头型,夜晚打上泛光照明更加漂亮。而且还将把老铜牛厂标志性的“铜牛”雕塑挪到最醒目的位置,成为一个视觉中心,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厂区的历史。
▲规划中的全景展室 ©BIAD
未来这里高达50米工业特色鲜明的大烟囱,将保留下来成为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地标。人们远远地被这根大烟囱吸引,走近了会发现这里是一个非常舒适的文化广场。而烟囱顶上会安装全景摄像头,内部设置小镇的全景展览室,市民进入后能通过高清镜头俯瞰整个小镇。
▲曾经的记忆 ©吴吉明
原有针织厂的特色设备也被认真的保留了下来,成为园区记忆的一部分。
区域的赋能
▲张家湾设计小镇 ©BIAD
张家湾设计小镇位于城市副中心六环路“创新发展轴”和大运河“生态文明带”间的联系的片区,这里是“城市绿心”向南拓展的重要组团,也是“设施服务环”中有机串联的“环球影城—张家湾古镇—设计小镇”历史文脉连绵带上的重要城市节点。
张家湾的区位与上位规划
规划后的张家湾设计小镇将围绕承接中心城区优秀城市设计与城市科技资源,延伸扩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这里会将设计咨询与城市科技、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三者有机结合、联动发展,打造成北京设计之都的重要支点。
未来这里的规划也将布局城市科技最新技术,建立一体化的智慧平台体系,实现全周期、全维度的城市服务模式,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的智慧小镇。
北京未来设计园
▲改造后的成衣车间 ©BIAD
▲办公楼南立面 ©BIAD
▲改造后的成衣车间 ©BIAD
▲园区食堂©BIAD
运用花园中办公的理念,室内外空间一体设计,将厂区打造成花园式文创设计园区。从园区到室内形成室外、半室外、室内的空间递进层次,形成有活力的多样化公共空间。
▲办公区©BIAD
探访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北京未来设计园结合场地和既有建筑的现状,保留原有主体结构,巧妙运用多种工业元素,打造出了一个及城市设计、城市科技和设计文化融合的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未来·建筑设计区中将设置活力城市生长空间、生态绿韵焕活空间、未来人居体验空间、数字赋能实践空间、原创设计新品首发展厅和未来创意集市等功能分区;近3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将变成“未来·时尚设计区”,设置时尚设计IP孵化工场、时尚创新实践场、时尚设计交流中心和时尚能量补给站等功能分区。
▲最新的数字科技实验室 ©吴吉明
北京智慧城市的示范区
这里将构建设计小镇全景CIM平台,将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建设全域覆盖的智能监控系统,打造安全智慧的防控体系。这里将建设智慧信号灯、智慧公交车站、智慧停车场等智慧基础设施,通过车、路、人的信息交互与协同联动,营造绿色智慧的交通系统。未来的这里构建精准智慧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居民生活、工作提供精准优质的公共服务。
▲公共活动空间 ©吴吉明
公共创新活力网络
未来这里的建设也将探索混合街区开发模式,设置城市休闲、体育运动、商业娱乐、文化体验等服务业态,鼓励不同产业人群在不同的地块间互动交流,让人们探索、触摸、发现设计小镇的美好生活。空间布局上,也将强调不同功能在水平和垂直空间上的混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多元复合、立体开放的活力街区。
园区围绕“设计”主题,面向社会、企业、中小学生等团体,开展建筑设计、时尚设计等创意设计领域相关的普及教育,开设设计公益课堂;同时还将每月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免费提供以建筑设计、时尚设计等创意设计为主的体验服务;不定期举办大型的公益宣传活动,展示北京设计发展的成果。
▲文化展厅 ©吴吉明
这是一个充满着共享与开放精神的现代化园区,在这里不仅仅把外部的围墙拆掉,在未来的规划中这里的每栋建筑都会打开,人们可以在这边自由穿梭,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城市共享空间。
▲阳光明媚的公共讨论区 ©吴吉明
区域使用空间完整,灵活性最大化,充分挖掘了老厂房大空间的特质,为日后运营创造了很大潜力。
▲多样化的共享办公组合 ©吴吉明
▲多样化的共享办公组合 ©吴吉明
▲丰富的公益课堂 ©BIAD
目前北京建院的未来设计院已率先入驻,打造最前沿的设计产业和模式。同时,国内知名设计也将在此设置工作室。
参考文献:【BIAD方案】2020BIAD优秀方案设计 | 北京未来设计园区
本文整理:吴吉明 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北京城建委委员、北京工程师学会理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中心学术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