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愿错过的活动和讲座!
一大波精彩活动正在来袭!
千万别错过!
科协频道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了
近期线上的活动和学术直播讲座,
让你足不出户,
也能徜徉在科技与艺术的海洋
赶紧过来打卡吧!
▷1◁
【主题】利用WOS/Scopus系列数据库发现学科热点
【时间】2021年4月14日18:00
【主讲】郝永艳(北京师范大学)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内容】本讲主要讲解如何基于Web of Science和Scopus/SciVal数据库,发现并跟踪全球最重要的科研和学术论文,识别重要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以快速了解科研前沿与热点。
【观看方式】长江雨课堂(邀请码 S8RGWD)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2◁
【主题】母语与二语神经认知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1年4月14日11:45
【主讲】张辉(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语言研究院
【内容】本文的目的是综述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即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或ERP)技术如何为我们了解母语与二语加工中的个体差异提供重要的研究工具与实验证据。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949894543,密码:0414
【来源】上外语言院
▷3◁
【主题】新型人工跨膜输运体的构筑及功能化应用
【时间】2021年4月16日15:00
【主讲】曾华强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主办】北京大学
【内容】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发展通道蛋白的人工版本即人工跨膜输运体将通道蛋白的复杂结构简单化、单一功能多样化、稳定化、应用化。具体来说,结合超分子化学和生物学的原理,聚焦于具有新颖结构和独特功能的新型仿生人工跨膜运输体的构筑及在海水淡化,第三代单分子基因测序技术和抗癌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说蛋白质通道的特征标志之一是在跨膜转运不同物种时所表现出的高特异性,高特异性却是横跨在人工跨膜输运体面前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例如,蛋白质钾离子通道的钾/钠选择性可以高达一万,但目前已知的人工钾离子通道的最高钾/钠选择性仅为16.3。
【观看方式】北京大学化学学院A区717会议室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4◁
【主题】再论基频数据归一化方法
【时间】2021年4月15日10:00
【主办】南开实验语言学沙龙
【主讲】刘娟副教授
【内容】 数据标准化(归一化)处理是数据挖掘的一项基础工作,不同评价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这样的情况会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结果,为了消除指标之间的量纲影响,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以解决数据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原始数据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各指标处于同一数量级,适合进行综合对比评价。
【观看方式】
https://www.douyu.com/5267001
【来源】语言科学
▷5◁
【主题】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研究进展
【时间】2021年4月16日13:30
【主办】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电源技术》编辑部
【主讲】张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人杰(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向欣(上海市浦江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姚霞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贺艳兵(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丁飞(2006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内容】固态电池作为一种高安全、高比能量、长寿命的储能器件技术已经成为新型化学电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它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不仅具有更高比能量,还具有更好的安全特性,有望成为下一代动力和储能的主流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储能和先进消费电子领域表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观看方式】参会人员需提前申请注册,请扫描如下二维码完成注册!审核通过后,协会将发给正式参会通知。

请扫描二维码填写参会报名信息
【来源】蔻享学术
▷6◁
【主题】走进身边的物理世界
【时间】2021年4月15日 15:00
【主办】共青团东南大学委员会、共青团南华县委员会、东南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
【主讲】吕俊鹏(东南大学教授)
【内容】2021东南大学-支教地云上科学桥活动由“云上科技大讲堂”“同上一门科学课”两大部分组成,云上科学桥依托支教地学校科学课、科技课、社团课及理化生等日常教学课程开展活动,以东南大学老师、学生线上授课,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线下合作,东大和支教地学子即时互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围绕趣味科普、科技前沿、科技制作等形式开展互动科学课堂,全面将东南大学的学科优势、科技前沿优势转化为教育扶贫优势,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东西部地区共同打造科教金课,帮助中西部地区学子拓宽科学视野、培养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埋下梦想种子。
【观看方式】
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627191
【来源】 蔻享学术
▷7◁
【主题】数字考古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1年4月14日(周三)14:00-16:00
【主讲】刘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主办】北京建筑大学
【内容】目前,考古机构由于承担着非常繁重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任务,原有的手工记录、管理考古现场资料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考古工作者对考古现场资料进行科学、准确的记录以及高效管理和研究利用的需要,急需应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来提取、存储和管理考古信息。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668 906 116
【来源】北大清华讲座
▷8◁
【主题】能在论与建构性意识的兴起
【时间】2021年4月13日18:00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主讲】罗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系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人文学者”)
【内容】 存在论概念本身已经意味着三重存在论差异,它打破了抽象同一性的存在概念,使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成为存在论的基本问题。立足于实践概念,历史唯物主义在辩证的历史过程中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现实被理解为实践中介的存在过程,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循环成为存在和存在论的基本结构。立足于存在论差异和存在论循环,存在被理解为能在,后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在论。因此,以实践思维为本质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后形而上学存在论视域的重要开启者。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235 391 910
【来源】北大清华讲座
▷9◁
【主题】山川悠远——明清之际的士人生活
【时间】2021年4月13日(周二)19:00
【主办】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主讲】冯贤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内容】明清时期,作为社会重心的士人,从晚明以来就被卷入到辉煌而持久的王朝更替历史进程中。他们的生死往事,生活经历与社会体验、权力关系和文化网络等,都建构起当时最值得关注的日常生活形态。勾勒明清之际士人生活的变革及其复杂样态,为重探明清历史的宏观进程,提供出国家与社会多重交互的视野与论述,深化了对于王朝鼎革之际历史细节的诠解。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965 125 230
【来源】云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