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愿错过的活动和讲座!
一大波精彩活动正在来袭!
千万别错过!
“科协频道”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出了
近期线上的展览活动和学术直播讲座,
让你足不出户,
也能徜徉在科技与艺术的海洋
赶紧过来打卡吧!
▷1◁
【主题】齐心抗帕,共享未来
【时间】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19:00—20:00
【主讲】商慧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欧汝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内容】帕金森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帕金森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杀手”。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患病人数已达300万,占全球患病人数近一半!如何科学正确地认识帕金森病是规范治疗的前提。DBS(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选项也被广泛重视。
【观看方式】

【来源】“帕金森病友会”微信公众号
▷2◁
【主题】动手动脑学物理——物理学的思想和实践
【时间】2021年7月17日(星期六)10:00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
【主讲】陈征(北京交通大学)
【内容】物理是用实验的方式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学科,是思辨和实践结合的产物。在学物理、用物理的过程中,动脑和动手也不可偏废。许多人觉得物理难,往往是因为只是面对了公式、计算、推导、证明等抽象的内容,而缺乏通过实验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实践经验。本讲座试图与听众一起,以人类对电和磁的认识过程为线索,将思辨与实验结合起来回顾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过程,体会动脑和动手在其中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建立起对物理学较为完整的认识。
【观看方式】

【来源】“蔻享学术”微信公众号
▷3◁
【主题】定量研究论文的写作
【时间】2021年7月13日(星期二)9:00
【主办】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主讲】胡荣(厦门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内容】“现代的心灵”系列讲座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596 1847 3854 密码:1234
【来源】“北大清华讲座”微信公众号
▷4◁
【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走向国际组织核心素养
【时间】2021年7月14日(星期三)13:30—15:00
【主办】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贺州学院
【主讲】刘洪东(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内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培养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高素质国际组织人才是践行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关键一环。国际组织人才是面向世界的复合型国际化高端人才,对青年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努力培养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积极投身全球事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 999 628 940)
【来源】“北大清华讲座”微信公众号
▷5◁
【主题】英语的祖先在新疆?吐火罗语的来龙去脉
【时间】2021年7月28日(星期三)20:00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
【主讲】张湛(哈佛大学伊朗学博士、世界古代文明学者)
【内容】1890年英国军官鲍威尔在新疆库车发现了一种当时尚无人知的文字书写的桦树皮写本。在随后的二十年里,大量相似的文字古本被西方探险队发现。那么到底历史上是谁在使用这种文字呢?虽然这种文字一开始让很多学者一筹莫展,但最终德国学者穆勒在1907年将其确认为吐火罗语,为印欧语系的一支独立分支。随后德国语言学家齐格和齐格林认为吐火罗语可分为两种方言,并将它们定名为甲种吐火罗语、乙种吐火罗语。两支语言都曾在公元6至8世纪在塔里木盆地(今中国新疆)使用。
【观看方式】


(扫码关注回复“讲座”,入群免费收听)
【来源】“悦物派”微信公众号
▷6◁
【主题】今天我们怎样“学科交叉”
【时间】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20:30
【主办】北京大学
【主讲】邓小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内容】怎么全方位地理解文科?邓小南老师指出,文科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还是一个综合体,它所关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期讲座中,邓小南老师将从文科的活动场域讲起,从学科交叉的角度理解历史学的发展,带我们走进由“问题追索”的交叉学科。
【观看方式】

【来源】“云端讲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