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语健康 | 认识食品营养标签
原创 付广群
消费者在选购预包装食品的时候,要通过产品外包装上的食品标签来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而通过营养标签的内容,可以了解产品的营养特点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因此选择有营养并适合自身的产品,往往要从认识食品的营养标签开始。

在上图的左半部分显示的是一般食品标签上应该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名称、产品标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表等。右半部分是一个真实产品的食品标签内容。
“食品营养标签”属于食品标签的一部分,营养标签作为预包装食品上标示的内容,与其他的标签要求,如食品名称、配料、生产日期等一样,是相关部门强制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向消费者展示的信息。
营养标签是怎么定义的呢?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规定,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三个部分。
营养成分表:食品中营养素的含量表,是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
营养声称:是营养素含量高或低的说明。如“高钙”、“低脂”、“无糖”等;
营养功能声称:是营养素功能的释义,如“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等。
下图是包括这三部分内容的营养标签格式。

根据《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所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强制标示的内容为“1+4”项,即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这四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消费者在选购预包装食品时,看到的营养成分表中,至少要包含这些项目和内容,当然,有些豁免的产品可以不用标示营养成分表 。
营养成分表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一般以每100克或每100毫升食品可食部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也有部分食品以“份”来标示,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要查看含量对应的单位。上图是某品牌耗油和酱油的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以“份”来标示的。

在营养成分表中,NRV的主要作用是计算和比较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让消费者更好的理解食品的营养特点。比如同样是100克食品中,如果A食品中蛋白质的NRV%是15%,B食品为7%,只要比一下百分数的大小就知道A食品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B食品。
NRV%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这样的信息,还是以A食品中的蛋白质为例,如果我们食用了100克A食品,这时消费者已经获得了每日蛋白质需要量的15%。
NRV%是如何计算的呢?

上图是营养素参考值的表格,是《营养标签通则》里面列出的能量和32种营养素的参考数值,这个参考值是以一般成人每日能量需要量为2000千卡的情况下,人体所需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分别占总能量的13%、27%与60%。除了能量和4种核心营养素,有些产品会根据它的营养特点,在营养成分表里选择标示这些营养素,像纯牛奶会在营养成分表里标示钙的含量。


以上图中某品牌食品的营养标签为例,每100克食品中含有脂肪29.8克,脂肪的营养素参考值是小于等于60克,则该食品脂肪的NRV%是(29.8/60)×100%≈50%。消费者要是一天吃了100克这种食品,那么脂肪的摄入量已经达到全天推荐摄入量的一半了,由此可见,此类食品的脂肪含量较高,不宜多摄入。
并不是所有的预包装食品都有营养成分表,有些食品中几乎不含有或含有微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这4种核心营养素,比如醋和料酒;还有部分食品含有单一成分的原料,比如:淀粉、绵白糖、香辛调料等;当然还有符合其它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食品,这些产品可以没有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在挑选这些产品时,可以参照食品标签中配料表所提供的信息。
食品标签的“配料表”按照“食物用料量递减”的标示原则,标示了食品的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信息。即含量最高的在第一位,含量其次的在第二位,以此类推。例如上面某食品标签中的配料:植物油排在第一位,小麦粉排在第二位,结合前面计算脂肪NRV%的例子,很明显,这种食物提供的能量比较多,是一种高脂、高糖的食品。对于血糖、血脂比较高和那些想减脂、瘦身的人群,选用这类食品就要慎重了。

这是一个营养含量声称的例子,上图是一款牛奶的营养标签,图的左半部分能看到 “高钙低脂奶”的 营养含量声称。消费者有这方面的营养需求时,可能会优先选用这种产品。
为什么这款牛奶可以标示“高钙低脂奶”呢?是因为右半部分的营养成分表中,钙和脂肪的含量达到了“含量声称”的数量要求。



在查看营养标签选购食品时,有两项内容消费者要特别注意:一是配料表中是否有“氢化植物油”,有氢化植物油的产品应该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在配料表中含“氢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等成分的预包装食品,我们要慎重选择。
二是钠的含量。食盐是钠的主要来源,膳食指南推荐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为6克以内,限盐主要是限制钠的摄入,有些食品消费者在品尝时,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咸,但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却很高,比如面条、面包、饼干、番茄沙司等。
钠的换算关系:食盐(克)=钠(克)×2.54,由食盐量换算为钠量的公式: 钠(毫克)=食盐(毫克)×0.393。
以上是关于食品营养标签的一些常识,了解这些内容,能帮助消费者更好的选择有营养、并适合自身的食品。
参考文献: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050-201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