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起点——2022年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
人工智能作为新的核心技术驱动力,正在释放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巨大能量,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自成功举办首届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以来,该赛事就从众多机器人领域的全球赛事中脱颖而出,受到国内、国际多方面的关注。
从2019年到2021年,连续三届的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的赛事标准不断完善、规模、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大赛的举办,逐渐搭建起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软件、机器人领域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平台。虽然2021年赛事已经结束,但这并不是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作为大赛执行主席、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北京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王志华在大赛闭幕式上表达了对大赛今后发展的期许。
从四个方面改进,成就未来发展
王志华表示今后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是自主性,要能够做到完全自主,将来在赛道设置上要和虚拟赛一样,会随机预备一些临时情况,参赛队要保证机器人能够平稳安全地通过。
第二是开源性,大赛组委会提出了开源性,包括硬件的开源和软件的开源,同时也让获得各类奖项的选手,将各自全部的硬件方案、软件方案放置在组委会的开源平台上。这样每年的比赛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新起点”,不会出现强者恒强的情况。但迄今为止,各参赛队在开源方面的研究和利用做的还不够,因此大赛组委会希望和鼓励参赛者、指导老师能够利用优秀的开源成果去继续创新,甚至是去创业。
第三是学术性,大赛组委会期望在参赛者、指导老师以及机器人提供厂商的帮助下,能够尽快地整理出一些依据以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设大奖作为赛事的攻关题目,一年不能攻克,明年这个题目还在,一直到有学者(学子)攻克这类难题。大赛组委会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智能自主机器人的新成果第一时间在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的赛场上向世人展示。
第四是客观性,大赛组委会在竞速赛中没有设置一等奖,这是评审委员会做出的判断。在指标制定上,明年大赛组委会将预先制定一等奖的标准,今年因为一等奖的缺席,大赛组委会有意增加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数量,这是一个改进的方面。另外,在赛事中发现的问题和选手的申诉都将有助于改进赛事,并对以后的赛事规则进行完善。保证最大意义的公平、客观。
让赛事日臻成熟,打造2022新起点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改进外,王志华还表示在比赛结束后,大赛组委会、技术委员会将从多方面对赛事进行改进。首先,在赛事结束的第一时间会让参赛队、指导老师了解明年大赛的日期、大赛的规程、大赛的标准等,这也是大赛成熟的标志。
其次,解决赛事解说现场听不到的问题,如果在会场里能够有大屏幕播放解说视频,那么可观赏性将会大幅提升,更加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大赛、了解智能自主机器人的魅力。
最后,对于这些问题,大赛组委会都记在心里,将召开会议总结问题,出台文件,要把想做到的一定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所有要做到的规范都会出台公开的文件,大赛组委会严格按照规范来做,这是以后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将会在2022年国际自主智能大赛中实现,并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