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 class="rich_media_title" style="margin: 0px 0px 14px; padding: 0px; font-size: 22px; line-height: 1.4;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广受关注学术成果 | 新冠病毒应急药物研发

图片源于网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前沿进展,才能更好地对突发疫情进行防控。
1.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
随着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注射液、法匹拉韦片等一系列抗流感药物的研发,我国大流行流感的问题得以解决。我国作为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抗流感药物自此不再依赖于国外。
这些品种的药物对我国流感的普通人群、易感染群、重症患者、耐药人群形成了全维度的保护,让每一类患者都有药可用。除此之外,体系化的应急医学药物研发支撑体系的形成,使得每一次面对重大的新发、突发疫情时,我们国家能够做到有应急的药物可以使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能及时得到控制,也得益于这一体系的形成。
2.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
冠状病毒亚型多,变异快,人际传播方式极为高效,面对冠状病毒,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戒备。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两种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成功验证了它们对新冠病毒的临床疗效。同时,在临床数据的支持下,磷酸氯喹进入了临床诊疗指南,法匹拉韦也被俄罗斯和印度所批准。
可以说,新冠病毒当今的化学药物研发整体格局是由我们国家奠定的。虽然化学药物研发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在整个疫情的应急药物研发方面,我国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有的实力和形象。
面对重大的突发疫情时,药物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研发的药物又是如何发挥抗病毒作用的呢?入选2020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的曹瑞源研究员,对相关问题作出了精彩的回答,一起来看看吧!
1.在抗病毒药物研发领域的研究中,您和团队都有哪些研究成果?
2.在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方面,目前国内取得了哪些研究进展?您和团队开展了哪些工作?
3.能否介绍一下您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曹瑞源
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抗病毒药物研发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0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走进校园活动暨生物医药论文报告会,旨在加强高关注度学术成果的深入交流,发挥北京科技交流主平台作用,复工达产,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为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科协频道”微博对报告会进行了全程直播,
共有25.7万人次观看并积极讨论。
识别下方二维码可以观看活动回放哦!
